上面說到永樂皇帝發(fā)現(xiàn)自己將話題帶到了追查兇手的事上來后,便又回到了治療朱瞻基的話題上來,只見他問道:
“剛才少師說,瞻基內(nèi)力盡失,身上各個要穴也已經(jīng)阻塞,更為重要的是心脈之中毫無生機可言,猶如死人一般,此話何解?”
道衍和尚答道:
“瞻基內(nèi)力盡失以及身上要穴阻塞,雖然世上沒有幾個人能夠治得好,但是老僧和三木道長卻可以,只不過有點麻煩罷了!
可是,如今的問題主要在于心脈之上。
如果心脈僅僅是被刺客震傷,那么,傷得再重,只要老僧和三木道長一起出手都能解決。
只是,瞻基在心脈遭受重傷之后,突然心境大變,從而自己封死了自己的心脈。
換句話說,就是有可能醒過來,瞻基自己也不愿意醒過來。”
“這傻孩子,怎么就不明白他皇爺爺?shù)挠眯模@般鉆牛角尖呢?
看來前陣子朕真的是做錯了,不該那樣對太子,否則這孩子也不會胡思亂想,以致于像今天這般只愿長睡不愿醒。
正是得不償失呀,少師,我現(xiàn)在真是后悔啊……”永樂皇帝懊惱地說道。
“皇上大可不必這樣!這事的責(zé)任不在于皇上的身上,受傷也好,抑或是皇上磨練太子也好,無非是個引子而已!
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瞻基自己的身上。況且,老僧早先就料定瞻基命中會有一劫。如今劫數(shù)來臨,未必不是好事。
畢竟老僧如今還在,倒也能幫襯上個一二。
若是再晚上個兩三年,只怕得靠他自己渡自己了?!?br/> 道衍和尚出言安慰道。
“少師,倒是把我說糊涂了,怎么就料定瞻基命中會有此一劫呢?”
永樂皇帝很是不解。
道衍和尚答道:
“當(dāng)年老僧收瞻基作為關(guān)門弟子之后,發(fā)現(xiàn)其悟性極高,又是習(xí)武的奇才,正可以作為老僧的衣缽傳人,本來高興不已!
可誰知道,他卻對佛經(jīng)更感興趣,平日里的問題幾乎都是與佛法有關(guān)。老僧要是不給他解答,又怕他一個人搞得誤入歧途。
可老僧給他解答了,他又反而越問越深。
只是這佛學(xué)豈是少年就可以鉆研的。幸虧中土佛教,以禪宗為主,老僧還能以儒學(xué)加以引導(dǎo),否則估計早就生出皈依佛門之心了。
若是皈依了佛門,到可以躲過這一劫,不過佛門也是一劫。真是‘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瞻基迷戀佛經(jīng),心向佛門,這怎么可能呢!
皇太孫是大明日后的皇帝,這絕對不行!
少師,您向來都是外佛內(nèi)儒,難道就不能把瞻基渡到正途上來嗎?”
永樂皇帝一聽,不由地一陣擔(dān)心,疑惑地問道。
“皇上怎么一會兒明白,一會兒又糊涂了呢?
既然皇上知道老僧骨子里有的是儒學(xué)的東西,又如何能夠渡人呢?
而就佛學(xué)來說,老僧自己都渡不了自己,又如何能夠渡得了他人?
況且,佛法中也沒有誰能夠渡得了別人的這一說,有的都是自己渡自己的說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