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古人用來解渴的冷飲也沒有現(xiàn)代這么講究。
對普通人而言,井水便是他們最好的“飲料”。
如漢代人,夏天的主要飲料基本上是井水,時人認為“井之所尚,寒泉冽清”。
現(xiàn)在大家流行喝礦泉水,似有漢人遺風。
古人管熱飲叫“湯”,冷水才叫“水”。
漢代夏天已有比較講究一點的飲料——蜜水,這是一種在水里摻入蜂蜜的一種飲料,可看作是“漢代雪碧”,是當時的一種高檔飲料。
到漢末,在飲料里加蜜已成為時人常規(guī)喝法。
漢末梟雄袁術(shù),便十分愛喝這種飲料,袁術(shù)死時正是大熱天,想喝杯蜜水,但當時軍中已絕糧,哪還有蜜?
廚師端來了水,袁術(shù)長嘆:“我袁術(shù)怎么到了這個地步”后,趴在床上吐血而死,此即《魏書》所謂“時盛暑,欲得蜜漿,又無蜜……”袁術(shù)想喝的這種“蜜漿”,就是類似蜜水的一種夏季飲料。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亂世梟雄竟讓一杯飲料羞死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外飲料史上的一件奇聞。
到了隋唐,飲料比以前講究多了,出現(xiàn)了類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飲料,時人把這種飲料稱為“飲子”。
飲子系用果品,或草藥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時,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這種就有點類似于今天的“王老吉”涼茶了。
飲子很受隋唐消費者的歡迎,當時長安街頭“飲子店”很多,和今街頭冷飲店一樣,生意興隆,有的飲子店還可以先喝后付錢。
五代人王仁裕的《玉堂閑話》中,便提到了一家飲子店:時長安城西市的一家飲子店生意做得特別好,每到盛夏,便用一口大鍋熬制飲子出售,這家所售飲子能治療“千種之疾”,且喝了就好,所以名聲很大。
當然也不便宜,“百文售一服”,當藥水來賣了。
看來中國古人很早就意識到了“藥食同源”的道理,并運用于實踐之中。
唐時,街頭賣冰已成為城市貧民的一種謀生手段,還出現(xiàn)了天熱漲價的現(xiàn)象。
《唐摭言》“自負”條便引用了這么一則故事:“昔蒯人為商而賣冰于市,客有苦熱者將買之,蒯人自以得時,欲邀客以數(shù)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br/> 意思是,以前蒯地的生意人在街頭賣冰,乘大熱天漲價,高出原價幾倍出售,顧客一氣之下都不買了,不多會冰全化了。結(jié)果蒯人為貪心而后悔,流著淚走了。
街頭賣冰,在唐之后便成了夏天最常見的一景。
南宋詩人楊萬里便記述了他所生活時代時小販沿街叫賣冰塊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賣冰一聲隔水來,行人未吃心眼開?!?br/> 劉病已看著許平君坦率純真的側(cè)臉,她正與張彭祖在孜孜不倦的拌著嘴。
劉病已本不打算參與許平君和張彭祖的爭議。
他眨了眨眼,想起自己之前的發(fā)現(xiàn),昭帝駕崩了,劉賀被廢了,也許自己會。。。。。。
想到某種可能性,劉病已不覺莞爾一笑,拋開那些亂七八糟的雜念,決定無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