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小暑時節(jié)。
田禾以及趨于成熟,既要防著牲畜踩踏田禾。
還要想著納糧當(dāng)差的事情。
就在天氣逐漸炎熱沒有幾天,掌控鹽倉村的漕口從膠水南面回來了。
帶著三名船東和一百多名船工回到了宅子,慶賀這一次豐厚的銀利。
一條京杭大運河決定了大明的國庫盈虧,便有無數(shù)人依靠貫穿大明南北的運河吃飯。
既有以東林黨為首的官僚鄉(xiāng)紳,也就五行八作的老百姓。
官府為了保證漕糧和漕運,制定了各種各樣的規(guī)矩。
在漕運里討飯吃的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不識字的纖夫、船工、苦力,看不懂官府經(jīng)常頒布的各種規(guī)矩。
便出現(xiàn)了以解釋官府律令作為謀生手段的漕口,不過多是以刁衿劣監(jiān)的秀才組成。
漕糧的征收和運送每多出一厘浮收,就會帶來龐大的銀利,漕口又有解釋官府律令的大權(quán)。
這些漕口逐漸形成了漕幫,圍繞著漕糧的征收和運送,形成了一套規(guī)矩。
漕規(guī)。
膠水貫穿萊州府南北,涉及大量的官倉糧食運送,并且關(guān)系著北方邊關(guān)的糧餉運送,同樣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很多漕幫。
掌控鹽倉村的漕口便是一伙小漕幫里眾多漕口之一,這一次離開昌邑縣前往南面的屬州平度州,是為了運送一筆糧草。
孫家宅子內(nèi)。
擺了十幾桌酒席。
席面相當(dāng)?shù)呢S盛,豕肉、雞肉、魚肉全是滿滿的一大盤子。
每一桌甚至還上了一只鵝,這可是能賣到四錢銀子的豪奢肉食,昌邑官府允許屠宰的牛肉,不過二分銀子一斤。
單是十幾只鵝,便花了四五兩銀子。
不過,相對于這一趟買賣賺的銀子,卻是不值得一提了。
這一趟少說也賺了二三百兩銀子,還搭上了一條晉商掌柜的線。
漕口手里一共有三艘平沙船,每一艘有一名船東,負責(zé)掌管平沙船上的貨物和船工。
三船東瞧了幾眼上首的二船東和大船東,瞧見二船東有站起來說些奉承話的意思,趕緊起來諂媚道:“這一次還是漕口有見識,要不然咱們怎么可能搭上晉商的一位掌柜?!?br/> “別的不說,單是這個平度州就嚇得夠嗆,還以為是別的州府?!?br/> 坐在首位的那名中年,頭戴東坡帽,身穿右衽衣,看起來很像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秀才。
聽到三船東的恭維,忍不住開口笑了,露出了一顆金色門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