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www.shumilou.co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m.shumilou.co
遠航中的布道造成的影響已經(jīng)慢慢散去,因為教官對所有學員都下了封口令,而學員也都不是傻瓜,皇太孫的觀點未來極有可能就是德國的國策!如果現(xiàn)在就泄露出去了有可能就此斷了海軍發(fā)展之路。這些野心勃勃的年輕海軍人怎么會放棄如此迷人的前景?!
當然也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遠航歸來后,教官還是向校長保羅·馮·賴布尼茨進行了匯報。而大驚失色的賴布尼茨校長立即召集了校內(nèi)的資深教師進行討論,而深受斯滕查爾教授攻勢海軍理論影響的學院教師們自然對皇太孫殿下的主動交戰(zhàn)、全力交戰(zhàn)、非對稱交戰(zhàn)思路推崇備至。而同樣渴望德國海軍強大的賴布尼茨校長當即拍板,決定海軍學院調(diào)整教學思路,將德國海軍發(fā)展的必然性和如何爭奪海權進行正式研討,并且未來作為未來海軍學院的教學思路來灌輸給學員。當然,明面上不能說是對抗英國,因此加以粉飾以法俄作為假想敵。當然,如何擊敗擁有強大海軍艦隊的假想敵,如何削弱敵人可以參加決戰(zhàn)的主力艦隊,如何爭奪制海權以保證遠洋利益的假設,讓學員中真正有心的聰明人還是可以猜到真正的目標是誰。而當海軍交戰(zhàn)派未來勢力越來越龐大,最終讓德國海軍成為一支侵略性極強的進攻力量,這一點,是現(xiàn)在的約亨所沒有想到的。
結(jié)束了遠航訓練,已經(jīng)是1884年1月了。終于擺脫枯燥的航行學員們終于踏上了祖國的土地,而學員的課程也正式進入文化課的學習當中,而約亨再次展現(xiàn)了自己從小就是一名書蟲的優(yōu)秀特質(zhì)。所有學員都知道皇太孫殿下一有空就鉆進圖書館,對各類技術類書籍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著魔的地步,然后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用奇怪的方塊型的符號寫寫畫畫,簡直廢寢忘食。而也因此在稱贊皇太孫勤奮好學的好評之外,約亨還多了一個圖書館啃書狂魔的外號。當然這只能在背地里說說,不過約亨聽到了也并不在意,因為大家并沒有惡意。而約亨現(xiàn)在正忙著的就是在整理關于海軍炮術以及相關技術發(fā)展的資料。
未來是大艦巨炮對轟的時代。當然潛艇、航母這些新興兵器約亨不會放棄,但是在技術限制情況下,巨炮的轟鳴依然是時代的主流。而在技術上提高德國海軍炮術被約亨作為了第一個目標。自從1881年馬爾斯號炮術訓練艦加入德國海軍以來,德國人也如同英國人一樣,射擊訓練中以固定仰角對指定距離上的目標進行射擊,距離通常為500米、1500米、2500米,并且以15節(jié)航速為基準,以1/16度為一個步進微調(diào)火炮仰角來修正射擊參數(shù)。德國海軍一般一年進行一次火炮射擊演練,然而演練成績并不被認為很重要。直到1885年新任海軍炮術負責任馮·湯姆森上任,德國海軍才開始追趕先進國家的炮術水平,而且同年10月10日—14日,馮·湯姆森負責了德國海軍首次遠距離射擊試驗,拜恩號鐵甲艦在波羅的海對1500—5000米距離范圍內(nèi)的多個目標進行了133次射擊,其中實現(xiàn)了33次命中。但是即便如此,到1897年以前,德國海軍仍然普遍采用六分儀進行目標測距,另外使用standgeraet(簡稱st.g)系統(tǒng)進行目標方位和方位變化率。而且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海戰(zhàn)戰(zhàn)場戰(zhàn)術描繪模式,整體技術水平與同時期英國皇家海軍使用的模擬目標件運動的德梅里克計算器相比簡直粗糙不堪,原始至極。
因此趁著明年德國海軍開始炮術改革,自己先行拿出諸如目標測距、模擬運算、甚至火控思路,這都對德國海軍未來炮術發(fā)展能起到巨大的啟發(fā),而為此,先行了解當前世界各國技術水平,并結(jié)合處以當前技術可以實現(xiàn)的技術平臺也正是約亨瘋狂查閱技術類資料的原因。而最終匯集起來的就是約亨的技術性展望論文《射擊與命中》。
這篇論文主要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艦體運動對瞄準的影響。以拿破侖一世時期的利用鐘擺來判斷艦艇橫搖過程中適合射擊的時機為理論基礎,提出了16年后英國皇家海軍斯庫拉號巡洋艦艦長珀西·斯科特上校發(fā)現(xiàn)的連續(xù)瞄準技術,通過炮手在射擊前不斷調(diào)整火炮仰角來彌補艦體橫搖帶來的影響。1899年5月26日斯庫拉號在年度訓練演習中以70次射擊56次命中的取得了6倍于以往固定仰角的射擊表現(xiàn)。而現(xiàn)在這一思路被約亨提前拿出來,并且提出設立全新的炮戰(zhàn)崗位——瞄準手,由此崗位隨時調(diào)整艦炮仰角以便更準確的瞄準目標,并且為了進一步配合瞄準手,還提出設立瞄準具設定手,來取代以往射擊依賴于仰角瞄準手和方向瞄準手所指示的大致目標方位。并且提出由于人員對海平面和目標的觀測容易出現(xiàn)誤差,因此需要類似鐘擺一樣幫助瞄準手確定艦體的搖動位置,而這種裝置需要足夠的精準和穩(wěn)定,因此可以利用陀螺旋轉(zhuǎn)時的兩個基本特性:定軸性和進動性。這實際上就是提出了陀螺穩(wěn)定儀的基本概念,雖然這種技術到二戰(zhàn)才基本完善,但是能領先一點是一點。所以約亨毫不客氣,而精密加工正是德國人的強項,技術難度什么的讓專業(yè)人士去頭疼去!